INGO永續發展:轉型城鎮霧峰
:亞洲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 廖淑娟
107-12-17
2154
2017年台灣INGO中心進駐霧峰光復新村,2018年5月「霧峰學•學霧峰」以亞洲大學國際NGO研究中心的名義申請進駐光復新村信義路30號。光復新村從20世紀初田園城市(Garden City)的規劃理念,到引入21世紀轉型城鎮(Transition Town)的發展趨勢,轉型城鎮霧峰(Transition Town Wufeng)的實踐成為霧峰學課程的發展與願景。從霧峰學到亞洲大學國際NGO研究中心(簡稱亞大INGO)發展的面向有永續發展、社福醫療、醫療公衛、國際交流和培訓國際會展產業人才、以及INGO策略聯盟規劃。亞大INGO的目標特色我們的目標特色及社會責任與台灣INGO的使命是一致的:「讓世界走進台灣」,拓展台灣外交空間,成為國內及海外NGO人才交流、經營管理之分享平台。
我們從這一年來亞大INGO永續發展的行動實踐中了解到,面對地球氣候的變遷,生態社區是解決我們這個時代主要問題的方法之一。霧峰學長久以來以人和土地為核心價值來耕耘,田園城市和轉型城鎮的理論為基礎,進行各項草根社區方案,以低碳作為永續生活的目標。透過課程和各種活動,建立人和土地的連結,以絲田水舌的細活精神,進行創作、工藝、勞動、探索和休閒等活動,引導參與者認識所居住的環境與土地,看到霧峰這塊隱藏人文珍寶的豐美之鄉。霧峰學做了這麼多,面對地球氣候的變遷,對社區的永續有甚麼樣的影響?是否可以來評估這些行動對永續社區的可能性,我們從多項評估表中選擇GEN的「社區永續性評估表」(Community Sustainability Assessment, CSA)來檢視我們的實踐狀態。
GEN(Global Ecovillage Network,全球生態家園網絡)認為透過恢復土地、以及給予環境的多於從環境中取走的方式,永續發展生活才可能持續。因此GEN發展出一個具體可行的社區永續性評估工具,包含自我檢核永續生活的指標,提供了讓社區從生態環境、社會經濟、精神文化等三個面向自我評估其永續性。
在生態環境層面,永續生態社區讓人們體驗個人與有生命力的大地的連結關係。人們享受每天與土壤、水、風、植物、動物的互動。他們自給自足(食物、衣物、住所),同時尊重自然的循環。指標有在地意識、食物的供給、生產及分配、基礎設施、建築及運輸、消費型態及固體廢棄物處、水源與水質及使用方法、廢水及水污染處理、能源使用。
在社會及精神層面,永續生態社區是居住於社區中的人感覺到被周圍其他人所協助及支持,也覺得對周圍所有人有責任;生態社區提供一種深度的團體歸屬感。生態社區可小到夠讓每個人都覺得安全、被給予權力、被看見也被聽見;人們因而可以在透明化的基礎上參與影響他們生活及社區的決定。這個面向的指標是坦誠、信任與安全、公共空間、溝通-想法與資訊的流通、網路擴展和服務、社會永續性、教育、健康照顧、永續經濟-健全的地方經濟。
而在文化及精神層面,大部分的生態社區就其本身而言並不強調特定精神上的實踐,而是以它們自己的方式尊重且支持地球及其上的所有生命、文化與藝術表現,以及心靈的多元化和差異。這個面向的指標是文化永續性、藝術與休閒、精神及性靈的永續性、社區凝聚力、社區面臨衝擊後的恢復力、全方位循環的世界觀、和平與全球意識。
我們運用社區永續性評估表評量霧峰學和亞大INGO成員的參與情形,計算每個成員的各個指標和各個面向的分數,加總每個成員三個面向的總分,最後得出團體成員的總平均。透過評估表既可以看出每個人的分數,也可以得出全體的總平均分數。
當全體總分和總平均分數出來後,團隊成員一起討論分數所代表的意義以及亞大INGO目前所做的成果,給予未來努力的方向。在生態環境層面,以水源與水質及使用方法分數最高,廢水及水污染處理分數最低,顯示出我們有關心也看得到的水質問題,但是看不到的廢水及水污染處理還是有很大的努力空間;在社會及精神層面,健康照顧的分數最高,社會永續性最低,顯示我們對於健康照顧的議題熟悉且會討論,但是對於社會永續性的關注和行動還是有待加強;在文化及精神層面,文化永續性的分數最高,藝術與休閒的分數最低,前者可以看出霧峰文化底蘊的豐厚,讓身在其中的我們深受影響,藝術與休閒的努力還有努力的空間。而個人的得分高低則顯示出其參與社區各項活動的深度與廣度,社區參與度越高則分數越高。
三個面向的整體分數是精神文化最高,其次是社會經濟,最低的是生態環境。這樣的結果相當符合我們的認知,這個研究提供我們清楚的方向,在未來得以運用生態社會工作的微系統、中介系統、外部系統、以及宏觀系統創造理想生活環境的概念,由內而外,有如漣漪般,向外擴散,逐步檢視,結合INGO各組織以田園城市的概念,以轉型城鎮的行動,共同來創造一個理想的生活環境,達到永續發展的目標。